每每提到珍珠,人們都會有數不清的溢美之詞,無論如何的滔滔不絕,或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愛的人恒愛,路人也只是旁觀的角色。
關于珍珠歷來都有不少關于它的傳說:
(一)最奢侈的珍珠
傳說埃及艷后擁有兩顆當時世界最大的珍珠,據說其價值養活埃及人民一年也沒問題。
為了教訓揮霍無度的情人,在一次盛宴中讓仆人端來盛滿酒的金杯,把價值五百萬的一顆稀世珍珠浸入其中,然后一飲而盡驚呆了在做的所有人。情人當場選擇認輸甘拜下風。
(二)最圣潔的珍珠
珍珠作為象征女性純潔的元素, 圣母瑪利亞畫像中就時常伴有珍珠以彰顯信仰與圣潔。
當時現實中的珍珠都是不規則形狀以及缺乏光澤,而畫中的珍珠卻碩大且圓潤,有著雪白亮澤的表面,下面的畫像也是以珍珠的完美襯托圣母的完美。
(三)最具時代的珍珠
500多年前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王妃凱瑟琳·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來自意大利最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她,不僅將出色的烹調術與文藝風尚帶入法國,隨同她一起嫁入法國皇室的,還有教皇賜予的6條珍珠項鏈與25顆單粒珍珠。
這位法國歷史上著名的攝政王后,把這些珍貴珍珠贈予了兒媳,也就是后來下場悲劇的英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
瑪麗不滿一歲時就成為了女王,16歲嫁予凱瑟琳王后的兒子弗朗索瓦二世。丈夫早逝后,她便帶著這些珍珠和首飾回到蘇格蘭親政,后被廢黜逃到英格蘭,奪取英格蘭王位不果,最終被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處以死刑。
一生追逐真正統治權的她,最終還是難逃厄運。
瑪麗女王死后,凱瑟琳王后曾派人尋回這批原本屬于自己的珍珠,無果。因為這批珍珠早已落入了另一位癡迷于珍珠、同時也是處以瑪麗死刑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手里。
號稱為童貞女王的伊麗莎白一世,還有什么比珍珠更能用以標榜她的圣潔無暇?
她對珍珠狂熱的喜愛聞名于后人,幾乎她所有的畫像上的衣服都鑲滿了珍珠,傳聞她就擁有3000件繡著珍珠的衣裳。而那批從瑪麗女王處得來的,傳承于美第奇家族的珍珠,也成為了她最珍視的寶物。
歐洲把這個人人都愛珍珠的時代叫做珍珠時代。
(四)最癡狂的珍珠
古羅馬的百科全書式作家老普林尼著有廣為流傳的《自然史》一書,就這樣描述羅馬人民對珍珠的瘋狂“僅珍珠一項每年就要耗費羅馬帝國一億銀幣,支付給印度、中國和阿拉伯諸國”。
(五)最佛家的珍珠
崇尚佛學的印度人在4000年前就發現了珍珠的美。旁邊的印度洋就是生產優質珍珠的優渥水域,大名鼎鼎的南洋珠就是來自這里。
在印度,珍珠多了佛學意味。古印度的《法華經》記載說,珍珠是“佛家七寶”之一。
(六)最帝王的珍珠
在古代中國,中國天子用珍珠始于6000年前。大概也是因為開采實在太艱難,珍珠在古代中國也是帝王專用。從祭祀大典所戴的“冕”,皇帝大臣所帶的冠帽,到大殿上用珍珠串成的“珠簾”,總之就是從穿到用無不用珠飾,珠光寶氣大概就是這個畫面。
珍珠的故事大多圍繞財富、權利、美麗或者愿景。巧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曾寫過一個叫《珍珠》的小說,講得就是獲得象征財富的珍珠給貧窮的采珠者帶來人生的希望與愿景。
珍珠的神奇在于她的天生麗質,不像其他珠寶需要加工。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寶石的光采被不斷發掘。但作為唯一渾然天成的珠寶,珍珠的美更多了一些靈性和意境。
國度在變,時間在變,潮流在變唯獨,珍珠擁有的永恒的美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