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孚是東漢時南??しh漱珠崗下渡頭村人,是史家公認的嶺南第一位著書立說的學者,他的著作《異物志》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的物產專著。書中曰:“蜜香,欲取先斷其根,經年,外皮爛,中心及節堅黑者,置水中則沉,是謂沉香”。記載了早在一千多年的漢代,廣州已經出產水沉香,是沉香主要產地之一,經過一千多年的采伐,野生沉香幾乎枯竭;但是,在番禺的蓮花山、白云區的白云山、帽峰山、從化區太平鎮等地區,依然常有野生沉香樹發現,少數甚至有幾百年樹齡。
廣州有兩千多年的香文化發展史,公元前204年,趙佗在嶺南地區建立了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由于本地的沉香等香料資源比較豐富,因此南越國的宮廷貴族、文人以及先民較早地形成了燃香的習慣。番禺及周邊地區產沉香早就成為宮廷貢品;西漢初期的南越王墓中就已發現了盛放香料的香合、三件銅制熏爐。唐代中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境外香料通過外商集中到廣州港口進行貿易,《唐大和尚東征傳》里記錄:“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來船,不知其數.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船深六七丈”,此時廣州沉香貿易達到空前,廣州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香料市場;宋代廣州富商,貿易香料賺巨額財富,聞名于世,在工商業發達的宋代,制香已成為產業,亦有了品牌的概念,記錄于文字的如廣州的吳家香業。
而明代廣東已經出現大量沉香種植園,沉香在東莞寮步集中,再運到九龍的尖沙咀,通過專供運香碼頭,用小船運往廣州,遠銷當時的蘇杭和京師一帶,甚至更遠到南洋和阿拉伯國家等世界各地。人民逐漸把通過廣州集散地交易的沉香稱之為廣州沉香;清朝康熙年間,廣州成為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十三行掌管香料的貿易,設立的香料直街,位于康王路和長壽路交界的華林國際目前仍然是全國最大的沉香集散地。鼎盛時期大小香鋪接近上千家,如南薰香鋪、逸香庭香鋪;廣州地區,包括周邊的中山、珠海、東莞、惠州、潮汕組成整個廣府沉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