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玩和藝術品已經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投資行業之一,但是收藏水深,套路多讓很多愛好者望而卻步。“古玩不打假,對錯憑眼力”這就需要藏家具備超高的歷史文化基底和藝術修養,提高對古玩和藝術品的鑒賞和識別能力。當然,玩好收藏雖無捷徑,但可以通過以下幾條技巧做為參考,讓您少走些彎路,瞬間普升為大神級藏家。秘籍一:寧收碎玉,不藏全瓦
藝術品有時因各種原因難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經歷歲月滄桑,常難達十分之完整度。當一件精彩但有殘損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卻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將如何選擇?是選斷臂的維納斯還是選完整的泥人張?收藏的原則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本來古玩收藏就是“抱殘守缺”,不宜有過分的求全心理。當然在兩件藝術水平相當的作品前,你還是要選品相完善的那件,哪怕價格要高出幾倍。
另外,“玉”碎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也是必須考慮的。破損率超過一定限度就必須放棄,核心部分和關鍵部分如果缺損也必須放棄。比如明代德化窯觀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頭臉部,則不可藏。雖然二者破碎率都是百分之十,但后者缺損的是關鍵部分。此道理于書畫亦然,名款缺失,與一花一石的缺失收藏價值差別甚巨。
秘籍二:藝術性大于年代性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視東西本身的藝術性。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卻不具藝術性或藝術性甚低,則不宜納入“藝術收藏”視野。如宋元時期的青白瓷壙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備藝術收藏價值的并不多,還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藝術瓷(如花瓶、瓷塑等)。還有大家總認為年代早的存世量比年代晚的少,宋代的比元代的少,明代的比清代的少,錯。一般而言,藝術品比日用品少:清代的花瓶肯定比明代的盤碗少是肯定的。秘籍三:寧收小名頭精品,不收大名頭爛品
作者知名度是藝術收藏投資必須考慮的一項,但是,并不等于說“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資價值”。收藏原則仍然是藝術性第一,知名度第二。其實,知名度是動態的,今天這幅作品的作者是小名頭,五年以后或十年以后完全可能成為大名家。而你手頭決定去留的作品卻是靜態的,今天它是名家的爛品,五年后十年后一百年后它仍然是爛品,仍然改變不了其平庸低劣的本質。
秘籍四:不以市場表現為收藏投資依據,只收好的,不收貴的
當代中國的藝術市場仍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中,過度炒作和虛假成交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所以一定要記住:只收好的,不收貴的。當然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的?這關乎收藏投資者的藝術鑒賞水平或其藝術收藏投資顧問的鑒賞水平。至于什么是貴的什么是不貴的?必須與藝術品的質量聯系起來考量,而不是僅僅看其一平尺多少。
秘籍五:收藏投資三兩家,不要遍地開花
當代藝術家多如牛毛,群星璀璨。你不可能也沒必要“見好必收”“遍地開花”。除非你資金特別雄厚,精力特別旺盛。否則最好選取一兩家或兩三家。當然如何選擇藝術家也頗有講求。總之在選擇藝術家上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秘籍六:只收藝術家作品,不收非藝術家的名人作品
政界名人、學界名人、名作家、大科學家、影視明星、體壇明星、名僧名道……等名人作品,除非其本人同時又是造詣不低的書畫家,否則其作品皆不宜收藏。非書畫藝術家的名人作品其藝術水平往往十分低劣。哪怕其人聲名十分顯赫,比如是總統、總理、將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運冠軍、當代高僧等等,他們對藝術為何物常常一無所知,怎能期待他們能創作出高水準的藝術佳作?他們的涂鴉之作可以當做“名人墨跡”收藏,但絕不可以當做藝術品收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