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2006年作《日暮消煩暑》,北京榮寶2019秋拍會獲價195.5萬元
近年來,面對藝術品市場持續的深度調整,書畫市場兩極化的“瘦身”趨勢顯現。盡管近現代名家高端精品和小名頭的低價位作品市場表現尚可,但當代書畫市場卻不容樂觀,畫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困境。有藏家指出,當代書畫交易有很多處于停滯狀態,無論是藏家還是藝術品的經營者,都不同程度地面對著作品價值縮水現象,很多收藏家高價入手的藏品價值大幅下調,巨大的價格落差導致很多交易無法進行。當代書畫市場未來將走向何處,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面對當代書畫價值縮水普遍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步入調整期的當代書畫,對于一級市場的畫廊沖擊最大。新工筆和新水墨呈現出明顯的市場動蕩,畫廊所熱捧的官員畫家,由于前期市場運作價格過高,在現實背景下價格回調趨勢明顯。受此影響,書畫市場90%以上的畫廊呈虧損狀態,而且40%左右的畫廊關店或已倒閉。
從拍賣公司表現來看,整體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成績,大中型拍賣行表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但卻只是集中在近現代書畫拍賣板塊,當代書畫在拍賣市場表現平淡無奇,此前一直被熱議的藝術家似乎不再那么受人關注,無論是起到引領市場作用的高價拍品,還是奪人眼目的新秀佳作,在高價位的價格體系之下,市場也難言樂觀。由于藏家是藝術品交易的買單者,但由于前期的藏品大多是在價格高位的峰值入手,有些畫家的作品價格達到了每平尺60萬元左右,在目前的市場之下,作品很難有接盤者,價值縮水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
不過,這也應驗了不少業內專家對于這一市場的預判,即該市場還不成熟,一級市場的培育還不完善、徹底,沒有形成成熟的收藏體系,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風險較大。投資者在收藏書畫時,要善于沙里淘金。我們還要看到,在當今的書畫市場,真正懂得書畫的買家還是很少,大多人追逐的是書畫家的名氣。實際上,這也并沒有什么錯,書畫收藏本來就是講究“名人(家)書畫”的。在這個領域里,真正懂書畫的買家很少,大多數人眼睛盯著的是美協、書協、畫院或院校,看是否委員、教授、擔任什么職務。似乎出自這些地方的書畫就有一定的投資與收藏價值,其實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
藝術家與收藏家的共同點是注重藝術作品本身的價值體現。但當代書畫一直存在著缺乏學術沉淀、人為炒作風氣濃厚等不良現象,有些作品價格甚至高于古代名家的作品。名不副實的現狀決定了市場有很大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大力反腐導致禮品畫受到沖擊,市場中缺少真正經得起沉淀的畫作。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的當代書畫市場已經呈兩極化發展,處于中段的當代書畫在市場中接受度不高,是因為身居其位的藝術家創作面貌千篇一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需要藝術家進行反思,在創作中善于創新個人風貌,提升作品質量。
當代書畫市場所存在的諸多不良現象,使得有價值的藝術品行市難以看好,加之與藝術家本身的身份背景有直接的關聯,這就形成在作品展廳里看藝術品價值高低取向時,大凡不看作品本身而先看其標簽署名。在市場重新洗牌的環境下,重名不重質的現象讓當代書畫處于異常尷尬的境地。此外,在目前這種藝術品泡沫迸發時期,藝術媒體與評論從業者的錯誤輿論也難辭其咎。眼下,書畫市場要想走向平穩,媒體言論應起到好的引導作用,不能一味吹捧價格,捧殺藝術。媒體、藝術家、藏家乃至大眾,都應提高修養與學識,共助藝術市場走向深度與理性。
再則,針對藝術品收藏喜歡的人的確不少,但真正懂得藝術品質量的人卻為數不多,基于個人判斷甚至購買者的準確性更少。對于這種并非源于真正的收藏,可以說大部分并非出于對藝術品的摯愛,更多的在于經濟利益或精于投機而收藏。這種現象,必然會導致很多商家想到如何引導的問題,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最具收藏潛質的藝術家等稱謂就見怪不怪了。因為炒作合謀群體利用各種營銷傳播,才可提高推介名不見經傳的書畫家知名度,拔高其作品的藝術市場價值,不自覺地落入投機者設定的圈套進而實現最大化牟利。
而不負責任的冠名炒作不僅損害了藝術創作者和收藏者的利益,也很大程度上損壞了藝術市場應有的良性生態環境。畢竟優秀的藝術作品及其價值是以作品的創造性及其學術價值等綜合因素衡量的,這也是基于藝術品非標性特點產生的,藝術品依靠單位價格與重量算不出其價值,而必須要通過調研、評估等過程才可得到,而每一個勞動過程都非常復雜。另則,更多藏家對藝術品及其資源的需求極具個性化,因此導致的評價取向勢必更加多樣多元。作為書畫收藏者而言,須善于沙里淘金,用火眼金睛在書畫市場上淘出真金。(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