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寶物,揮手風塵,亮相華堂。展優雅,嗅品味,內藏乾坤萬象。玩物方寸之間,怡然自得。鼻煙壺所用材料繁多。文人取材,既要彰顯氣度華貴,又不能落金銀俗套。則玉為首選。根據著名藏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言:“用玉制鼻煙壺,大概始自康熙朝”。當時隨著鼻煙壺逐漸風行,同時玉制工藝越發成熟,在權貴手中,和田玉質鼻煙壺廣受文人的喜愛。《禮記·聘義》中的十一德:“夫昔者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玉器溫潤,內斂,光華內蘊,古樸細膩。為禮天地,祀家廟之材。自古以來,君王更是玉不離身,方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君子品格。辨玉之色,玉質尤以黃白為上,著名書畫家趙之謙語:“玉之屬,白截肪,黃蒸栗,所共知也。”如凝脂,如蒸熟了的栗子方為好玉。玉質紋理本為天成,取玉制壺是講究制作時盡量保持玉質本身潤澤的質感,講究“無綹不做花”,雕工只是為了遮蔽玉器上的瑕疵。好的玉器,不需要雕琢。在玉牌中不加雕琢的把玩件,更有“平安無事”的寓意。因此,最完美的玉,才適合作素面的鼻煙壺。中國人敬畏自然,成就造化之工,更是一種審美境界。方寸之間,可見自然所生的無窮氣象。“素面無工”,實則為無工之工。看似不加工飾,實則頗費人力。自然之石本無造型,做成如此規整的器物,更需廢料許多后方可得之。外形上,講究器物的流線之美,古人注重于構造極簡的線性美學。如何兼顧握手時的舒適度與外形上勻稱美觀,更需要匠人盡思盡慮。掏膛更是素面玉壺之工夫,需做得厚薄一致,在僅僅依靠手工的年代,也需要一個數十年功的匠人耗費月許,方可成就。玉器鼻煙壺要求做到“輕若無物入水即漂”方可賞玩。收藏一款傳世的玉質鼻煙壺,是藏家的一種進階。古拙的形制透露出典雅,蒼渾厚樸的表面,折現的潤澤光華令人觀之內心愉悅。古玉所留的手工痕跡,雕琢的是過去人的思想,他定格了真實的歷史和人性的光輝。韻律。經歷歲月的洗禮,仿佛守持著一種高貴的品格。收藏購買古玉、鼻煙壺,一定要購買保真、有保障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