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接觸玩和田玉的朋友,問及他們是如何選購料子,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憑感覺。這種回答顯然不夠專業。
影響玉石品質大致有八個方面,分別是:細密度、油潤度、渾厚度、純凈度、色相、硬度、韌性、均勻性,通過這些綜合判斷,相信會幫助玉友更好的判別和田玉的品質。
(一)玉質細密度
細密度是判斷和田玉品質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了和田玉獨特的玉質,潤感和手感,而這些正是其他玉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和田玉可能不是很白,但細度和脂份是必不可少的。在足夠的脂份和細度的基礎上考慮白度是大多數專家的選擇。
細密度跟玉石內部的礦物結構相關。一是指礦物結構間的顆粒大小,二是指礦物顆粒間的距離大小。
地礦部門研究表明,和田玉最普通的結構是毛氈狀的,也是我們常說的纖維交織狀結構。這種結構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很多纖維狀的絲交織在一起,密密麻麻,堆積在一起。
? 這種結構在籽料中表現尤為突出,而在青海料的礦物顆粒多是短絮狀,對外表現是細度好,而密度卻要差些,顯的水透,這也是很多人說“青海水”的主要結構原因。俄料則表現為礦物顆粒大而疏松,因而肉質多呈現“米粥狀”。當然不排除廣義和田玉中有優質料子出現。
細密度,對和田玉的油份、密度都有一定相關性,但也不是絕對的。一般說來細密度好的料子,其他指標通常也不會差。另外,細密度對雕刻有著很大的影響,細密度好的料子,雕刻打磨后更容易呈現玉質之美,因而對雕刻師而言“肉細是王道”。
(二)油潤度
油潤度是和田玉的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平常我們經常講到的和田玉的“油性”便是油潤度的具體表現。
油潤把玉石的玉質之美和文化之美恰當的銜接在一起,使得和田玉早在幾千年前就登上了權利和文化的頂峰,成為皇家專寵。
和田玉的油潤,是自內而外透出的一種自然天成的強烈油脂感。優質的羊脂玉,常被形容為熱乎乎的羊油脂肪,仿佛暖而欲化,盤玩時細膩但卻稍有阻力,似剛出生嬰兒的皮膚,讓人又疼有愛。
? 油潤感,跟傳統的中國儒家文化交織在一起,是傳統文化中外柔內剛、精氣內斂、謙虛不跋扈的一種君子文化象征。外國人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本質的不同,因而外國人喜歡璀璨透明,而且要有嚴格標準衡量的東西,比如鉆石。對于油潤感這種無法客觀衡量的指標,它們是很難理解的。可以說油潤感,就如同道說的“道”,只有中國人能懂。對油潤的體會,是需要學習和感悟的。新手玩和田玉,就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期初容易把油潤和打磨玉石的光亮混淆。對于老玩家而言,即便是塊原石,也能通過局部特征判斷其油潤度。
油潤感,就如同扎西拉姆·多多詩中所描述的一樣:“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
(三)渾厚度
渾厚度,是和田玉的又一重要指標。也是較難理解的指標,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沒有多少客觀評價指標。
渾厚度怎么理解呢,一些玩玉人這樣趣味的形容它:一塊年糕蒸熟,那種半透不透的感覺就是渾厚感。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寶玉石,都以透為美,比如瑪瑙、翡翠、水晶等,然而和田玉卻不是這樣。
? 和田玉的美是處于半透不透之間最好,這也和中國文化有關。過透的料子,一眼看到底,會顯得沒有內涵,比如一些新坑青海料,價值不高;而不透的料子,又會顯的不夠靈動,美感欠缺,也不受歡迎。半透不透,符合中庸之道和易經文化,即待人處事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不近不遠,是一個很好的度。
體味渾厚度,會對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渾厚度往往要和油潤度放在一起談,不油潤的渾厚往往沒有靈性,比如部分雞骨白,僵白而生硬,美感欠缺。所以玩玉、鑒玉需要多個指標一起把握,方能做出正確判定。
(四)純凈度
和田玉的純凈度,是指玉料的純度,是棉,僵花,玉花,紋,水線,沁色等瑕疵多少的指標。
純凈度對料子的影響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有一定的可變性。瑕疵的多少、大小、位置都會影響料子的價值。就如同胎記對人的影響。時代審美的變化會讓一些原本是瑕疵的指標被追捧,如和田玉的皮色(包括糖白玉)與和田翠青,這些曾經的瑕疵已經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
一些有瑕疵的玉石在雕刻師的手中,常能化腐朽為神奇。雖然說瑕疵對料子影響不是絕對的,但純凈的和田玉依舊是玩家追求的主流品種。對一塊形狀、皮色均好的原石,純凈度顯的尤為重要。而且,在涉玉不深的消費者眼中,純凈是玉石很重要的指標,這也可能也蘊含這消費者對高潔品質的追求。
↑楊曦先生作品《風雪夜歸人》
對純凈度的理解,每個人的容忍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玩玉越久,越能容忍瑕疵,認為玉如人,誰又能沒有缺點呢?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去直面,對這些玩玉人而言,他們以玉為鑒,反思前行,追求的是一種修行境界。
(五)色相
色相,即各類色彩的相貌稱謂,是指玉石色彩呈現出來的質地面貌。和田玉的色相,是以均勻度、飽和度、溫潤度和透度來綜合評判。色相越純正,品質越高。
優質的和田玉往往都有著純正的色相。這里的純正具體指玉材內質統一均勻,溫潤飽和,透度適中,對子料而言則要透過其表皮,也能表現出均勻的美感。
色相的純正與色種無關,這就好比人的皮膚,無論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或是黑種人,健康的膚色應是光滑、潤澤、有血色,反之不健康的膚色則是暗淡、干燥、少生機。
和田玉也同樣如此,色相陰暗的料子品質就會大打折扣,這種料子業內往往稱其為“發悶”,就如同少了血色的皮膚,缺少靈動與生機。
一般來說,發灰色調的料子,往往容易發悶,以青白為例,正常偏青、偏白的料子,做薄雕琢后往往能提升白度,然而發灰的料子雕琢后提色卻不明顯,因而選青白料,有著“寧青不灰”的口訣。
有些料子的內質顏色并非單色,內部顏色并不均勻,而是多種顏色交融,有的表現出特殊的美感,而有的就顯得很雜亂。例如黑白相間的墨玉,切開后,不用雕琢就是一幅水墨畫,就有很高的價值,屬于高品質玉種。而一些沁入雜色毫無美感的料子,其品質則會受較大影響。有許多玉塊的這種內質顏色的交混如果進行巧雕,也可以成為高價值的優材,用于收藏或創作高價值的藝術品。
(六)硬度
硬度,是和田玉品質的一項絕對指標。即硬度夠了不一定是和田玉,而硬度不夠則一定不是和田玉。
這里所說的硬度,是指莫氏硬度,和田玉的莫氏硬度一般為6.0--6.5,個別品質極好的可達6.9.
硬度對和田玉的美感有很大影響,只有硬度達標的和田玉,雕琢打磨后才能出現晶瑩剔透的光澤,并且在佩戴盤玩過程中,越來越油亮。玉雕工藝界也認為高檔的玉器硬度必須高,硬度不夠則被認為是檔次不夠。
? 在廣義和田玉中,不同產地的和田玉硬度也有差異。一般來說新疆和田玉的硬度最高,其次是俄料,再次是青海料和韓料。
在不同產狀的和田玉中,籽料的硬度往往最高,其次是戈壁料和山流水,對山料而言,由于未經河水沖刷優化,表面往往會有僵石層,硬度不夠,剝去表層后方能出現硬度達標的好品質玉料。…
民間玩和田玉,常使用鋼鋸條來鑒別硬度是否達標。這種土辦法是通過鋼鋸條的硬度5.5為參考點,試想能被鋼鋸條劃傷的玉石,其硬度一定是不達標的。當然,這只是一種輔助方法,要想鑒別和田玉真假,需要輔助其他指標。
(七)韌性
玉石的韌性,是指其抗分裂能力。
我們發現一種現象,和田玉子料不小心掉到地上一般不會壞,而石榴石、碧璽等寶石的原石,掉在地上很容易摔裂。這些寶石的硬度要高于和田玉很多,然而其韌性卻不及和田玉。
對韌性的理解,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并上升到品德修養范疇,許慎《說文解字》曾提及“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意指一個君子應具備和田玉“潔”的特性,即便斷裂,其斷口也是不傷人的
? 高品質的和田玉,好韌性還凸顯在不起性、不起層方面。
對雕刻師而言,很忌諱“起性”的料子,這種料子是無法做出好的作品的。在雕琢過程中,起性的料子極易崩裂,難以雕琢。
對籽料而言,起性的料子往往其表面會有很多有規律的裂紋,就如同脆香的千層餅,咬上一口,餅子就會碎裂掉渣。在山料中,于田料容易起性,需多加注意。
(八)均勻性
玉色是否均勻,對和田玉的品質也有大的影響。和田玉是經過復雜的地質變化形成,是多種礦物組合體,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了玉色不均勻的現象。
對于多種玉色交融的和田玉,如能有特殊美感,也能提升料子價值,而對大多數料子而言,不均勻的玉色會降低料子品質。
? 對籽料而言,業內認為其有“陰陽面”的說法。即陽面玉色潤澤細膩,色相明亮,而陰面則相對粗糙,玉色稍顯陰暗。
關于子料的陰陽面,有專家認為是子料長期停留在河畔,陽面長期受到河水沖刷洗禮和陽光照射,玉質被凈化較好,而陰面則由于長期壓在沙土中,缺乏陽光照射和激流沖刷,玉質凈化較少,則雜質沉淀較多,就顯得粗糙陰暗。
這種說法能否成立,有待考證,一塊子料的不均勻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雕刻師在創作過程中個,會根據情況因材施工,巧妙雕琢,盡量利用陽面,少用或不用陰面。
(參考文獻:新疆歷代和闐玉博物館相關資料,有刪改)